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中心举办“教师发展基金”项目I结项研讨会(理科组)
发布时间: 2016-10-12  浏览次数:

2016922日上午,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发展基金项目I结项研讨会(理科组)在英东学术会堂三层举行。

为了积极支持我校教师的教学创新工作,努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发展中心特设立“教师发展基金”项目,推动广大教师开展专题立项研究。参与项目的教师在专题研究结束后,提交了研究成果的相关书面文件,并进行面向全体师生的成果经验分享会。

本次结项研讨会中,毛睿、周颖等诸位老师首先对教师发展中心表示感谢,为其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支持,然后就个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分享,随后与评委老师以及参与研讨会的其他老师、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毛睿老师以《MATLAB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在其教授的计算机软件课程中的运用。此教学法不仅将学生分组,每组同学程度各异、相互帮助,大大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中的“掉队”现象,同时增加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并且保障了每堂课中重点内容的讲授。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学生的学习效果相比之前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和提升。

来自数学学院的蔡俊亮老师对其研究项目——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成果分享,该研究项目关注的主要问题包含以下内容:大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模式以及实施的可行性,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由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推动学生思考,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设置并开展课堂活动,进行了四次专题讨论,同时辅以课堂练习、课间师生间的讨论交流。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提供思考新问题的机会,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身固有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各种灵活的形式相结合,促使大学教学的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

周颖老师针对励耘班的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开展了“利于培养思维能力教学法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主要解决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过多但没有形成框架体系,没有编程思路,缺乏将知识变成能力即学习之后把所需的程序编写出来的能力。由于现有教材没有将相关内容之间建立有效联系,周颖老师运用思维导图来总结思维特征和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找出解题思路。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利于思维的迁移,而且能够促进能力的提升,对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有积极影响。

文学院的刘思宇进行的“数位人文方法在中国古典诗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将数位人文的方法融入古典文论的学习之中,利用QGIS软件绘制相关人物的人物地图,不仅把文学教学与现代化的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之后的反思能力。

老师们的研究成果分享都得到了评委老师衷克定的肯定,他认为各位老师关注的都是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改变的问题,将研究成果加以推广运用,不仅能够改善教师自身的授课状况,还能够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纳入日常教学之中,更为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活动结束后,各位参与研讨的师生纷纷表示“教师发展基金”项目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利于教师对自身进行反思,加强教学实践的改进,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发展中心将会响应教师们的广泛需求,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欢迎学校广大教师关注“教师发展基金”项目,并且积极申报立项。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