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与研讨 » 教学理念方法

中心举办第六期(第一场)教师发展基金项目Ⅰ结项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7-03-16  浏览次数:

2017399时整,第六期教师发展基金项目Ⅰ结项研讨会第一场,在英东学术会堂三层中心活动室举行。中心邀请教育学部的林杰老师和刘慧珍老师担任评委,由苏荣海、何浩然、李嫣和孙立峰四位教师进行分享汇报,两位评委针对不同项目给出了中肯评价。

本次结项研讨会中,参与汇报分享的各位老师首先对教师发展中心表示感谢,对其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资金等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然后就个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享,随后与评委老师以及参与研讨会的其他老师展开热烈的讨论。

来自体育与运动学院的苏荣海老师的项目课题是“运动教育模式在三自主公共体能课中的应用”。运动教育模式的特色在于赋予学生角色,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解决参与度较低的现实问题。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六个阶段,即介绍运动模式、建立固定的学习小组、形成团队文化、老师与队长讨论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正式比赛(积分制)、庆祝活动结束教学。通过在不同的阶段分别对学生进行三次测试,并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实验结果比较,总结出:虽然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身体体能发展方面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体能锻炼承诺的养成优于传统教育模式,并且学生对课程的喜好愉悦程度增加,学生反馈评价良好。两位评委老师都认为苏老师的课程非常有教育价值,不仅利于课程之后养成运动的习惯,并且对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养成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尽管此种教育模式在学生体能提高、技能掌握方面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但是课程中的角色承担、分组合作都是集体主义教育的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教师的教学应当在学生人格养成方面形成深远影响。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何浩然老师关注的研究问题是“小组合作中同行评价的影响”。何老师联系专业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与现实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如何改进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并对小组合作的结果形成合理有效的评价。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何老师遇到了新的问题,如同行评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的持续性,能否帮助学生养成同行评价的习惯,以及何种作业条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评委老师刘慧珍认为传统教学忽略了人的综合发展,小组学习的方式恰能对此方面进行弥补,何老师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该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没有对照班来确保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希望何老师能够进一步完善该研究,从而对自己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来自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李嫣老师以“行为基础(导向)教学法在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为题进行了汇报。李老师希望通过使用此种教学方法,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课程的活动当中,培养设计职业需要的其他行为能力,如设计思维、制定和完成设计计划与方案、专业语言表达能力、良性的互评与积极的设计反思、良好的团队合作等。通过几个不同的实验课题,如“线的主题”、“用纸板支撑身体”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打破了以往老师在课堂中单纯讲授,学生参与度低下的状况,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课程结束之后,学生的反馈表明,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的作业、更喜欢团队合作的方式以及同学之间相互的开放式点评。通过此次研究,李老师认为当前学生存在思维方式平面化、深度不够等问题,这也是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两位点评老师肯定了李老师的研究成果,认为李老师的教学改革研究是对很多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

来自汉语文化学院的孙立峰老师研究的是“角色体验式教学法与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授留学生汉语的过程中,很多留学生的汉语听力能力需要极大的提高,甚至存在听不懂老师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指令。因此,孙老师受到儿童在外教课通过情景剧扮演这种学习方式的启发,将此种方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结果表明,通过形成小组、角色扮演、两两对话以及代表小组发言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预期效果比较吻合,同时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刘慧珍老师肯定了孙老师的研究,对留学生提高汉语听力能力和汉语交际水平有积极作用,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注意形成小组之后平衡小组内部各个成员的发展。

第一场研讨氛围热烈,内容丰富,苏荣海和李嫣老师还通过丰富的课程视频图片结合PPT展现了清晰完整的教学过程并进行教学反思。项目老师之间亦相互交流借鉴,中心愿搭建合作的桥梁,完善项目管理,助推相互合作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