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与研讨 » 教学理念方法

中心举办教师出国研修成果汇报(一):2017年美国第九届高等教育学年会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题分享
发布时间: 2017-03-23  浏览次数:

2017314日上午,教师出国研修成果汇报(一):2017年美国第九届高等教育学年会“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题分享在英东学术会堂三讲成功举办。受教师发展中心资助的朱志勇老师就参会体验及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思考进行了分享。本次成果分享会由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魏红老师主持,共有来自各院系的12位老师参加。

朱志勇老师首先对教师发展中心的资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特别认同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对高校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后,朱老师围绕大学课堂改革主题分别从“我的参与”、“我的审视”、“我的审思”、“我的行动”四个方面和其他教师分享讨论,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此次美国高等教育学年会有四种主要形式,即工作坊、主题演讲、研究性陈述以及非研究性陈述。虽然形式不同,但是主要的内容都是关于大学的教与学、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等方面。

其次,主讲人表示通过这次出国研修对美国高校大学课堂教学的状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中国对比之后得出了如下结论:自下而上的改革意识和学者自身的使命是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逻辑;研究作为基础是改革的先决条件;学习科学的发展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生的学习是改革的起点和终点;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为改革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教学领导力的培养为全球化范围内的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另外,会上多位学者对教学理论模型进行研究,促进了课堂教与学理论模型的多样性发展,如此次会议中提出的MUSIC模型(empowerment/usefulness/success/interest/caring)、SRDL模型(Self-regulated design learning)、PBL模型(Project-based education)等。

接着,主讲人结合自身经历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不同的时代中,大学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的生产、传递、获取逐渐趋于平民化;知识、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变革;教师个人的知识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思维理念也应当有所转变。在此基础上主讲人对自己的知识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进行反思,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主讲人介绍在本学期主讲的《学校与社区》课程中应用了从此次会议中学到的对学生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即在课程之初就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量规进行了清晰的说明,并且评价不是由授课教师一个人完成,而是由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内容构成。

分享环节结束后,主讲人和在场的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主要讨论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关于从会议中得到的启发,主讲人认为在课程之初向学生说明评价量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明确的评价标准能够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导向作用;第二,关于“problem-basedproject-based”的异同,主讲人认为前者主要在于触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而后者更为严谨、规范化和程序化。第三,关于“大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和角色”,老师们对这一问题各抒己见,有的老师认为可以给大学生的自由度大一点,但是要以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为目的,有的老师认为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传道授业,应当对学生严格要求,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最后,主持人魏老师总结了本次汇报分享,鼓励不同院系的各位老师之间开展合作,探索并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大学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继续关注教师发展中心其他的活动。教师发展中心会依据老师们的需求,更好地为各位老师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