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与研讨 » 教学理念方法

新生导师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16-12-27  浏览次数:

20161124日,由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的新生导师经验交流会在英东学术会堂第二讲学厅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魏红老师主持,教务处副处长何丽平老师,陈继荭老师出席,邀请了5位院系新生导师代表:心理学院乔志宏老师、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王静爱老师、哲学学院王葎老师、生命科学学院刘定震老师和化学学院范楼珍老师,与各位新生导师分享研究分析与经验,吸引了来自20个学院的30位老师参加。

会议开始魏红老师首先对参会老师表示了欢迎并介绍了与会嘉宾,然后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教务处何丽平老师对我校新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简要介绍。何丽平老师提到,我校从2013年开始实施新生导师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日趋完善,教务处通过网络和书面等方式收集所有导师的信息,建立导师信息库,面向全校学生发布;另外,教务处为每位导师及其新生发放了新生导师指导记录册导师需要制定对学生的指导计划,学生则需记录指导内容和自身的收获。

会议第二项议程是心理学院的乔志宏老师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体验”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乔老师在对新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大一是新生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导师要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环境和专业学习、寻找适合的学习方式、设定成长目标,通过成就经验、替代经验和社会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学生摆脱迷茫感,增进自我认同感,积极投入大学学习和生活之中。

会议的第三项议程是由三位新生导师代表与在座的各位新生导师分享自己的经验。首先来自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王静爱老师提出,新生导师应该从学生需求出发来指导学生定位,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学生中的共同问题,如专业选择、人生规划等,可通过例会等讨论方式在公众空间解决;第二,学生中的极端性问题则要在私人空间解决,因为极端性问题即个别问题,多表现为心理问题,所需时间最多;第三,导师要因材施教,正向引导学生。此外,王敬爱老师还希望学校加强对新生导师的培训,为导师提供交流机会,以使工作更加有效。

接下来,哲学学院的导师代表王葎老师分享到,新生导师要能够在在本科生的奠基阶段给学生以支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即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做;第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同时也要适度地提醒开放性,即包容性,所以导师要开放异质性的空间,在不同的场合给学生以引导,让他们能够发现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所以“学会保持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于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生命科学学院刘定震老师分享了他作为新生导师指导学生的三点心得:第一,导师要与学生谈梦想,在学生沟通交流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二,导师可以邀请学生参加平时的组会,了解与师兄师姐的具体工作内容,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建立适当的学习氛围和空间;第三,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综合三位导师代表的分享,新生导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给予生活和学习上的适当支持与引导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环境。

会议的第四项议程是邀请化学学院的范楼珍老师作为院系代表进行发言。范老师提到,新生导师制的实施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化学学院通过为学生开展新生导航课、建立新生导师库和导师选择制度三方面实行和完善新生导师制。关于学院新生导师工作,范老师还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学院要帮助新生导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新生导师不同于班主任和科研导师,班主任不能担当新生导师。第二,学院要鼓励新生导师要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不能“抱着新生走路”。因此,老师们要“合力育人、助力成长。”

随后,在场的新生导师就自身的经验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何丽平老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表示学校以后会以多种方式为新生导师提供交流的机会,不断完善新生导师制工作。交流会最后,魏红老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对与会的老师表示了感谢。参与此次会议的新生导师反响强烈,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有益于自己以后更好地进行新生指导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