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中心举办第七期教师发展基金项目Ⅰ结项研讨会(第二场)
发布时间: 2017-09-19  浏览次数:
 
2017912日上午,第七期教师发展基金项目Ⅰ结项研讨会第二场,在英东学术会堂二层会议室举行。中心邀请教育学部的林杰和刘慧珍老师担任评委,由马俊伟、伏学凤、李爱华、田光进四位老师分别做结项汇报。两位评委针对不同项目给出了中肯评价,并与在场的各位老师展开讨论和交流。
首先来自环境学院的马俊伟老师,以“讨论式教学法在《固体废物处置》教学中的应用”为题进行结项报告。作为环境工程类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实践性很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的过程。马老师从生活实例为基础,通过“讨论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研讨,最终以自主演讲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展示汇报。同学们在课程反馈中,给予了“讨论式教学”积极的评价,如增加学生互动,深化课堂内容等。另外,马老师也表示,在这一过程中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她从学生们创造性的想法中获得了很多启发。评委林杰老师点评到固体废物处置话题贴近生活,学生能很好的结合实际进行学习和研究,马老师采用的小组讨论和自由讨论式的研习方式也很新颖,小组评分机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位是来自汉语文化学院的伏学凤老师,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题进行汇报。该课程授课对象为留学生,涉及初级汉语精读。首先伏老师介绍该模式实施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即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度和师生间及时交流互动问题。其次在操作流程方面,伏老师课前在平台上推送学习资料,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课上测验学习效果,讲解重点难点,互动交流讨论;课后学生上传作业,线上讨论所学。最后伏老师分享了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成果,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录制小微课的方式,拉近师生距离,提升学生兴趣,引导了学生课堂上对手机网络等的使用,当然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评委刘慧珍老师点评到,混合式教学要注意信息化手段和课堂教学的比例,这种模式是很好的尝试,有助于推动教学创新。
第三位来自体育与运动学院的李爱华老师做了题为“分组比赛教学法在(三自主)跆拳道课程中的应用”项目汇报。首先,李老师分享引入竞争机制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学习中的懈怠情况。在跆拳道教学中,分组比赛教学法结合了年轻人喜欢竞争的心理,利用竞争诱导学生去积极锻炼,从而产生兴趣,积极探索和学习。李老师介绍,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性,增加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除学校课程外,李老师还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注重自身的示范,并积极参加国内各种比赛,荣获多类奖项。最后李老师总结到,希望同学们在语言激发,教师个人魅力,鼓励性加分等影响下,感受到跆拳道课的快乐和积极作用。评委点评到李老师的分析讲解很清晰,在项目中也尽心尽责。在以后的跆拳道课堂中,可以考虑引入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如“慕课”方式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课下改进动作,扩大跆拳道的影响力。
来自政府管理学院的田光进老师,汇报了《环境污染事件与应急响应》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田老师的通识课程《环境污染事件与应急响应》针对环境突发事件展开,分享了该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和学堂在线的线上尝试。这些平台的使用也为校外的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MOOC与传统课堂相结合,融入了案例教学、辩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和建构主义等模式,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委刘慧珍老师指出,在案例式教学中,实践案例应和专业方面的知识适当结合,实现通识课的效果。同时她也建议,关于教学创新,重点选取一种方法加以探索较好,运用事实论据和逻辑论据,多方面结合论证教学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