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中心举办第六期(第四场)教师发展基金项目Ⅰ结项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7-03-22  浏览次数:

310日上午9时整,第六期教师发展基金项目Ⅰ结项研讨会第四场在英东学术会堂第三讲学厅举行。中心邀请衷克定老师担任评委,由田光进、郭兰兰、李堃、骆岩林、井健五位老师分别做结项汇报,评委针对不同项目给出了中肯评价,不同学科之间也进行了交流与学习。

来自政府管理学院的田光进老师,以“中国大学MOOC课程在通识课程中的应用探讨”为题进行了结项报告。田老师分享了通识课程《环境污染事件与应急响应的经历》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上线尝试,展示了其项目的开展过程及心得收获。该MOOC课程不仅为在校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同时也为校外的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评委衷克定老师对田老师采用的以MOOC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表示了肯定,同时表示通过真实课堂的录课视频做成的MOOC资源更具有互动性,教师的情感也更真实。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的郭兰兰老师,以“参与式教学在地貌学习中的应用”为题进行汇报。首先郭老师介绍了课程的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并分析了地貌学中知识点复杂、视野旷阔、与相邻学科交叉知识点多、目前教材体系多以描述性概念为主等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随后,郭老师展示了参与式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具体操作形式,并播放课堂视频片段,说明其教学环节的目的、效果及学生反馈。衷老师肯定了地貌学的教学应该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在真实的世界里,从感受中学习。但考虑到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部分课程内容的现实与虚拟转化,弥补学生在实践方面的不足。随即邀请候场做结项报告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骆岩林老师参与讨论。骆老师介绍了VR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工具的实现原理及可呈现的效果,现场其他老师也都纷纷提出问题参与到讨论中,从中找到了与本专业相对接的关键点。在衷老师的鼓励下,郭兰兰老师和骆岩林老师,及李堃老师等人,表示将在研讨会后就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运用做深入探讨,并有意向申请下一期的教师发展基金项目。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李堃老师的结项题目是“工作坊教学法在商学院课程中的创新运用与实践研究”。李老师在从课堂的实践、工作中的实践、书本理论知识的延伸三个部分进行介绍的同时,就课堂上发现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改进。因学生在实践中的知识运用能力还很欠缺,针对这一问题,李老师将工作坊式的教学法运用在课堂之中,从实践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学生们分享了很多自己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为教学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教学资源。衷克定老师对李堃老师的教学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其工作坊的定位恰到好处,结合授课对象的知识背景,通过工作坊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的结合,认知与探索相结合,知识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希望李老师注意教学资源、教学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为今后的学科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储备。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骆岩林老师,以“基于自然人机交互平台的交互式教学”为项目名称,通过课堂视频、教学过程描述、新教学法的使用心得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做了相应的汇报。课堂中,学生利用传感设备,运用手势交互进行实践感受,通过“内引平台”等具体演示完成教学前的直观感知。骆老师在课堂中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课程结束时学生需递交实验报告汇报其学习心得。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好的互动性、直观性、参与性。评委衷克定老师对骆老师自主开发的自然人机交互平台,和将其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并鼓励扩大该平台及教学法在多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希望通过科技的不断创新提高教学水平。

生命科学学院的井健老师的项目为“蛋白质工程课程过程教学有效性的结构要素与最终评价”。首先井老师对《蛋白质工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做了简单的介绍,随后,从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井老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通过教学媒介的交互,实现认知交互和认知发展。希望在条件允许时,课堂能够继续深入实践、深入社会、学行兼备。衷老师点评中提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通过专题的形式,以及认知工具的支持,并将教学问题聚焦到主要问题上,从而探索出更有针对性的实施对策,以及更真实的课程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