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中心举办第六期(第三场)教师发展基金项目Ⅰ结项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7-03-22  浏览次数:

 

2017310日上午,第六期教师发展基金项目Ⅰ结项研讨会第三场,在英东学术会堂三层中心活动室举行。研讨会上,历史学院的吴琼老师和政府管理学院的果佳老师进行了项目的汇报分享。受教师发展中心邀请,教育学部的林杰老师和刘慧珍老师担任研讨会的评委,并共同探讨了项目式教学的应用。

吴琼老师汇报的主题是文科教学项目教学法探索——以《历史影像与文化创意》课程为例”。该课程依托于历史影像研究中心,将传统文献与历史影像结合,让学生形成项目小组,体验历史影像形成过程及各项影响因素。课程具有跨学科交叉性,教学内容与形式新颖,不仅拓展了学生视野,还能激发学生将兴趣转化为作品,甚至作为史料收藏,进而推动历史学研究。这种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文科学生的技术能力薄弱、缺少教学设备和实验空间、时间分配不当、课程评估体系不科学、本科生和硕士生能力衔接不上等。评委林杰老师同吴老师探讨了教学评价,并给出相关建议。评委刘慧珍老师肯定了此种教学方式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值得继续应用,但后续要考虑如何提炼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步骤、程序和评价要求,并将这种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细节化。

果佳老师以项目驱动+PBL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为题进行了成果汇报,主要介绍了课程背景、教学目标及拟解决问题。为达到知识与实践的无缝衔接,降低搭便车现象,提高合作能力和学习反思,果老师以“项目驱动+PBL”设计了教学过程并进行了详细的汇报。果老师以文献阅读-课堂讲授-专题讨论-项目运营-授课设计-志愿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投入度和团队合作能力明显提升。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如选课人数及组织形式、课程负担、项目及课程评估如何进行优化。果老师在研讨会上,强调了学生的积极性与潜力是无穷的,老师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评委林杰老师被果老师的用心教学、为学生着想的精神感动,随后就如何规避搭便车现象与果老师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并对课程助教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评委刘慧珍老师则建议课程设置上,需要考虑教学规模,提出在专业课中,运用项目教学学习效果会更好的想法。

此次研讨会上,教师诲人不倦的精神令我们深受感动,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了改善教学的新方法。中心今后会围绕项目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开展专题活动,欢迎感兴趣的老师积极关注并参与进来。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